三. 生命教育的图景
如果把孩子的发展
比作一棵树的生命的成长过程,
悦道教育的整个过程,
就是帮助这棵植物与时俱进地
在不同阶段完成不同的目标和任务,
最终帮助每个孩子长成一棵大树。
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幼儿园 根的事业 初级感官思维
1-3年级 叶的事业 图景式思维
4-5年级 花的事业 想象性思维
6-8年级 果的事业 逻辑与诗性思维
9-12年级 种子的事业 直觉性思维

幼儿园 ,根的事业
一颗种子吸收它周围的温暖、空气、水份、土质中各种元素,而长出根和子叶,就像根娃娃一样的孩子全然地摹仿接受周围环境的能量,发展他的物质身体,为一生打下基础。种子发芽除了上述元素,为什么向下生根向上长叶,还与月亮与太阳有关。
在根的事业中,木、火、土、金、水这五大元素一起工作,才让种子突破壳进行新的生命轮回,这五种元素在课程表现为:晨圈、故事、自由玩耍、手工和远足五大活动。在小学阶段幻化为德、智、体、美、劳五片叶脉的课程体系。
在悦道幼儿园不主张给予孩子太早的智性知识,不做计算和识字教学,它会耗费孩子用来长身体的生命力,主要通过自由玩耍、晨圈、故事、散步等有节奏有规律的日常活动,通过模仿去学习,以发展孩子的触觉、运动觉、平衡觉和生命觉。悦道校园内的感官公园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建成。
在悦道幼儿园,暂时不教第二外语。母语歌谣、故事和游戏是儿童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奠定他一生思维结构的基础。一年四季的节日庆典还将孩子带入到对世界和他人的崇敬和感恩的境界,这是德育的一部分。
幼儿园的孩子不只用大脑思维,而是用身体感官的各部位思维,这叫做初级感官思维。
一到三年级,叶子的事业
根开始长出子叶了,叶子越长越大,代表着图景式的思维和自由想象力的发展。悦道一到三年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图景式思维和自由想象力发展,不用给孩子讲抽象的道理和概念,也不用太多训练抽象的计算过程和强调太多知识性的记忆。
长叶子阶段是树的一次扩展,即以图景为内核的想象力发展。想象的叶子可以吸进空气和阳光而吐出氧气,对自身和周围都是滋养。
怎样发展图景式思维?在带给孩子歌谣、诗歌、故事时,老师是用合适的律动、声音、图画、神态创造呈现出鲜活的图景。这幅图景充满节律的、口述的、动态的、鲜活的,可以滋养到孩子的生命力。
这个时期的孩子生命力需要得到充分发展,而图景式思维的本质就是生命体,生命体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身体的节奏、生命的节奏,这个节奏会平衡从二年级开始进入身体的情绪体。
孩子生命体越强大,他的情绪体进来的时候就越平衡;孩子的生命体不够强大,情绪体出现的时候就失衡了,所以故事的图景、童谣的节奏、晨圈的律动等等这些,都是帮助孩子通过以太力的形式去发展孩子的图景式思维。
这个时候不用讲过多的道理,一年级的童话不用说教,二年级的寓言故事不用讲寓意,三年级创世故事不用太多涉及个体。
悦道的一到三年级的数学以感官体验为主,主要通过身体律动和游戏培养数感和空间感,计算过程不需要熟练掌握;因为他们还处于图景式思维阶段,太多的算术练习和会让思维模式僵化,破坏了整体性和想象力。
语言(母语和外语)课也是以口语听力为主阶段,过早的书面阅读、字词、句型练习和写作会让孩子的语感和想象力破坏。想象力的发展是未来创造力和清晰思维的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功。人文课强调用口述方式带入中国本土的歌谣、季节性诗歌、中国民间故事。蒙学及传统经典用口述与认读方式依年龄段展开,民间文化与传统经典同等重要。
一到三年级的人文课程以24节气72候与易经64卦象的对应,形成校历和主题板块设计的节奏。在故事方面选择一年级童话、二年级寓言圣人故事、三年级的创世故事外,其最好的故事是文史地元素兼具,如一年级的《九宫的故事》、《寻找太阳》、《一幅壮锦》等。二年级的《山海经》英雄传说、生肖童谣与故事、三皇及尧舜的传说、《大禹游历奇异国》;佛本身故事和密勒日巴传等。三年级的《黑暗传》中的玄黄、混沌、盘古三化身,三皇开世等。这些中国故事可以帮助孩子的自我在中国土地和文化上入世,并开始滋养他们的民族魂。
在一到三年级,各门课目都围绕这个目标工作,但各门课又有自己的侧重点,并形成五片叶子:德(文史地)、智(数理外)、体育(武艺)、美(音乐、美术)、劳技(手工课、园艺)。人文课(文史地)发展孩子的道德想象、数学外语发展孩子智性想象、手工劳动课培养孩子意志力、艺术课(音乐、美术)发展孩子心灵的感受力。
四到五年级 开花的事业
一株树在完成了枝叶的生长之后,出现了一次新的收缩,即它不再将能量全部用来长叶子,而是用一部分能量用于为开花作准备。原来按照螺旋式上升向五方伸展的叶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最后终于站在一起形成花萼,再进一步形成花苞。与此同时,来自根部的树液进一步提纯,一些新的微量元素开始上升,导致叶子的颜色由绿转红。花苞像一个容器一样将提纯的树液储存,开花的事业由此开始,经过一个神秘的过程,花苞出现了,开花的时候到了。
从叶子的收缩到开花,是一次扩展。
如果说一到三年级主要发展生长的力量,四到五年开始积蓄繁殖的力量。
到了四、五年级,如果这个时候还是不断地让他长叶子,教学还是以晨圈、讲故事、绘画等图景式教学为主的话,这个孩子就很难发展出新的能力,表现得过于梦幻,不利于未来的思维发展。
为了这个时刻的到来,悦道的教师们开始新的合作:德(文史地)、智(数理外)、体育(武艺)、美(音乐、美术)、劳技(手工课、园艺)代表的五片叶子科目变得同等重要,紧密地工作在一起,为形成花萼和花苞,创造新品质的精纯树液,为孩子的开花作准备。
这是想象性思维之花朵,想象是花的色彩和芬芳,思维是花的形状和结构。想象力主要靠人文课做功,思维来自数理外做功。
四、五年级发展的思维不再以图景式思维教学为主,也不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是想象性的思维。还是讲故事,但是故事背后的道理,孩子能够感受到,透过故事去发展出理解故事背后意义的能力。老师开始和孩子们讨论故事背后的道理是什么,故事还是承载物,而不是抽象地讲道理。
四年级开始的家乡地理主题板块,第一次将三年级刚刚诞生的自我的种子,从自家的花园、带到学校以及学校所在的社区小镇。从一年级就开始自然散步、本地各景点的传说,在这时以地图的方式形成与学校、家庭的整体关联。家乡地理中的的河流把孩子的视野带向远方,5年级开始的黄河之旅,便是从家乡地理到国家地理的延伸。
四年级的“人与动物”版块,这个时候不是讲动物的身体结构,给予动物的概念、分类或定义,与传统学校完全不同,悦道学校通过讲动物故事,讲老鹰是怎么学起飞的故事去展示这些故事背后的道理,孩子通过故事去理解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的“人与植物”版块,也是通过植物的故事,讲植物背后的道理,不是讲植物本身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是光合作用等等。在悦道学校主要发展孩子的想象性思维,比纯粹的知识和结论更能进入孩子心魂。
那些故事在孩子的内心发酵、生长,可以有很多的鲜活性,然后再将孩子带到现场,引导孩子做整体到部分的观察,让故事与现实相遇、碰撞,并作现场的写生、绘画,然后回到教室作一轮新的讨论,引导每个孩子分享他的感受和理解,最后各自制作自己的主课本(写作短文并配画)。孩子通过想象和观察去发现事物背后的道理,要经过两年的时间,所以在四、五年级,不要给孩子纯粹的知识、结论、科学的原理。
五年级的人文课将文史地结合起来,一到四年级收是有时间的历史,并将它带到特定的地理环境中。选择的文本兼具历史、文学与地理内容,以夏商周为主。如诗经中的雅和颂的篇,《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尚书中的《禹贡》,《水经注》的江河篇等,均是兼具文史地。通过黄河探源的游学,殷墟、周禹都、三门峡、司马迁祠、函谷关、壶口瀑布、楼观台曲阜等行程,将在教室里的诗经音韵、史记中牧野之战、禹贡中描述的九洲界碑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中找到。
相对于古希腊的独立、自由、平等的价值观,礼乐文明中国历史在这一年的核心词。
除了按照国家标准完成小学义务教育的课程外,悦道小学的校本课程有如下内容线索:
山海经-禹贡-水经注作为地理线;
山海经-黑暗传-封神演义-史记(尚书)作为无时间到有时间历史线;
易经-道德经-论语-作为经典文本线;
诗经-楚辞诗歌线;
晨圈-吟诵-民间游戏-少年武术作为律动线;
开篇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作为评书线;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行书书法线;
少林五步拳-小红拳-八步连环拳-武当基本拳-武当十八式太极拳-八卦掌的武艺系列。
这个过程就像歌德谈到的“花上之花之玫瑰”,即台阁型玫瑰,代表植物变形学中的典型现象:它的萼片和花冠绕共有的轴心排列生长,但是花中央的雌、雄生殖器官,即雄蕊和雌蕊,并没有按照预期那样完成受精作用并长出种皮;相反,植株的茎直穿花的中央而出,继续向上生长,并且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同时新近生成的茎上长出一系列暗红色花瓣。茎继续伸长,叶越往上长越小,最后再次发育出一个个玫瑰花花蕾,外形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