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广东省山海源慈善基金会

与本土手工艺建立链接——浅谈新教育学校手工课的本土化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5-08-22 点击数:

 本文选自《教育之道》2013年春季刊


        从我五年前开始实践新教育手工教学开始,除了不断的学习丰富人智学的教育理念以及向不同国家的有经验的手工老师了解其实践经验以外,思考的最多的便是如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内容带入教学中,并且进行了一些尝试,这样的思考和尝试也将伴随我和学校的成长不断丰富和成熟,持续的进行下去。

        对于新教育手工教学的本土化,首先要思考的便是与新教育传统教学大纲建议的内容相比,本土手工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以及独到之处。这其中羊毛材料的使用就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以农耕文明为主线的文明进程,中原地区自远古以来对羊毛材料的使用就很少,基本限于北方游牧民族以及西南高原的少数民族,并且在使用方式上虽然也有制毡及经纬线编织制带、制布、制毯等工艺,但是没有棒针编织及钩针编织,这两种工艺可以说是欧洲独特的手工艺技法。在新教育学校的手工教学,特别是低幼段的教学中,棒针和钩针又是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被强调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特别的帮助。这两类手工艺,在本土的手工中,还确实没能找到接近或能够替代其工艺原理的门类。羊毛材料的其它使用方法,如手捻羊毛线、湿法制毡、羊毛线编织花带地毯等,则可以在西北及西南的少数民族手工中找到,如四川凉山地区彝族的毛毡斗篷,西藏的羊毛编织氆氇,新疆的花带和地毯等。
 
  中国本土的手工材料则以棉、麻、棕、草、竹、藤等植物材料为多,还有特有的蚕丝材料,丝织品的制作工艺主要为织和绣,丝织物的种类非常繁多,蚕丝材料的获得和织制技法也相对复杂,蚕丝线因其纤维细软光滑,在使用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更适合高一些年级的孩子了解和体验。如四年级的孩子在学习本地地理时可了解养蚕、缫丝的过程,六年级的可以体验用丝线进行的传统苏绣、蜀绣等刺绣手法,八年级及以上的孩子在学习机械时可了解云锦、蜀锦、丝毯的织造以及缂丝等复杂工艺,但这些织造工艺的真正实际操作体验可能要放到高中阶段的艺术实践课程中进行更为合适。
 
  棉麻的使用相较于蚕丝就要更大众化和简单一些,中国古代的棉和麻材料的使用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这两类材料很容易获得,特别是棉花,北方多为草本棉,南方还可使用木棉,如果有条件,一年级的小孩子就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植株上采摘棉朵并试着将其捻成线。麻的加工工艺则要更复杂和困难一些,三四年级的孩子也可以体验一下剥撕麻皮并浸泡处理麻纤维的过程。粗加工得到的棉线或麻线可以用来编织。在南方一些地区,还会使用到棕,剥取棕皮、撕制纤维、捻棕绳也是一项很有技巧和趣味的工作,捻好的细棕绳可以用于捆扎。捻制线绳的工作各个年级的孩子都可以做,除了作为单独的一项手工项目,还可以和编织、农耕、建筑等其它内容结合起来。
 
  使用棉线进行的刺绣,可以通过使用传统针法及图案,并将图案用在荷包、背包、鞋垫、绣花鞋等传统物品的制作上来实现本土化,可在三年级以上的各个年级进行。各类织物的染整工艺,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是专门开辟篇目来阐述的,也是本土手工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门类,从植物染料的提取,到织物的印染,都有很多可以让孩子们尝试的。低年级的孩子把简单扎系过或用小木棒捆夹好的棉布或丝绸小布丢进老师煮好的一锅飘着浓浓药香的栀子染液中,或是清新茶香的红茶染液中,过一会儿捞出来,小心的漂洗浮色并展开,孩子们会惊叹的发现布不但被染上了自然柔和的色彩,还出现了美丽的图案。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开始自己设计要扎染的图案,并耐心的将图案用各种扎染的方法处理好,并自己煮制染液来进行染色,这个过程可以作为五年级植物板块学习的非常好的配合。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尝试用木块刻制印章或印版来进行印染,也可以尝试工艺比较复杂的蜡染。
 


  还有一大类民间非常盛行的手工艺可以很好的用在各个年级的手工课教学中,那就是草编、竹编、藤编等利用植物材料的编织。
我曾在四年级的手工课上带领孩子用传统的方法做玉米皮编,那时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我们从学校的玉米地里捡来剥下的玉米皮,最外面和最里面的皮都是不能用的,只能用中间的一层,还要去掉被虫咬过或坏掉的玉米皮,每个玉米棒只能挑出两三片,然后将玉米皮的根部剪掉,撕成一厘米左右的条,然后扎成小捆挂起来在太阳下暴晒几天,之后就可用来编制了。虽然处理的过程非常繁琐,但是孩子们非常享受,通过这样的过程也对传统手工艺升起崇敬之心。
而在另一个四年级,我也尝试过使用拉菲草进行编织,孩子们编了垫子、小筐,还有的孩子编了可爱的小动物,拉菲草的使用方法比起玉米皮要容易掌握,但是因为没有了前期的材料加工过程,给孩子的体验就没有玉米皮编那样深入。
  其实很多野地里的杂草都可以以用来做草编,茎干粗壮一些的还可以用藤编的方法来编制。如果能够使用身边的材料,并让孩子体验整个材料处理的过程,会让孩子对所做的工作更加有兴趣。
  南方盛产竹子,竹编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我们的学生曾经在田野旅行时向民间竹编工匠学习简单的竹编。孩子也可以直接自己用竹子加工竹篾进行编制,不过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力量和技巧,要能够很安全的使用工具,所以还是比较适合五年级以上已经开始上木工课的孩子来做。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民间的土法造纸目前在云贵川的少数地方仍有遗存,如四川的竹纸,贵州的桑皮纸等。也可以将废纸用锤打或用果汁加工机打碎的方法制成纸浆后,用纱窗捞制成比较厚的手工纸,如果在纸浆中滴入颜料,还可以制成彩色的手工纸,晾晒干燥后,可以用来制作书签贺卡,非常别致。
  作为新教育手工老师,建议一定要对于本土的手工艺有所发掘和了解,并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后,在适合的年级尝试带入。以上仅是我的一些初步实践和想法,关于传统手工艺,除了到民间去发现,还可以参考如《天工开物》之类的古籍中的相关篇目,当然如果孩子们能够亲眼看到民间手工艺者的制作过程也非常好。
  在歌德大殿国际课程研究小组的《课程研究和发展的指导方针》一文中,特别指出“在实践科目里,应先用当地的手工和材料。”“选择反映当地文化多样性的歌曲、诗歌、游戏、舞蹈、故事、神话、传说,以及手工活动,并研究它们与儿童发展相关的特征。”本土,特别是当地的独特手工艺,正是孩子和当地文化产生链接的极好途径。因此在手工课中尽可能多的带入本土本地的元素将是我们共同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来源:教育之道


广东省山海源慈善基金会